安徽省歙縣萬二村的美麗風(fēng)光。 |
皖南山區(qū)峰巒疊嶂,黃山、敬亭山、齊云山山清水秀。以前,“八分半山一分水,半分農(nóng)田和莊園”的自然環(huán)境,使得一些高山密林深處的古村落鮮為人知,隨著鄉(xiāng)村游的發(fā)展,這些遺世獨(dú)立的古村落受到更多關(guān)注。
臨近12月的冬天,江南秋的影子依然影影綽綽。我們一行驅(qū)車前往黃山市歙縣,到一個名叫萬二的高山古村探秘。徽州村口大多處于村莊橫向兩側(cè),萬二村村口與眾不同,位于村莊的最低處。站在村口古樹掩隱的停車場,陡峭的山坡上,一大片農(nóng)家屋宇密集層疊,錯落有致地聳立在眼前。
村中古街古巷皆為石板鋪就,主街長1公里,保存完好。水溝、下水堀皆以長條青石板鋪蓋。當(dāng)?shù)亓鱾髦喝f二十八街,除了屯溪街,就數(shù)萬二街。沿長長的石階攀登進(jìn)村,村里房屋大的占地一兩百平方米,小的寬度僅能容納一張小床。房子依地形而建,或弧形或梯形,每一寸空間都被充分利用起來。房屋大部分是磚木結(jié)構(gòu)的徽派建筑,飛檐翹角的馬頭墻直指湛藍(lán)蒼穹。其間也有一些古色古香的黃土墻,或坐落于綠竹林間,或聳立陡坡之上,點(diǎn)綴著村莊的田園鄉(xiāng)野之美,意境悠遠(yuǎn),詩意盎然。
萬二村的住宅多為清代和民國時期所建,房屋承接了“無宅不雕花”的傳統(tǒng),隨處可見磚雕、木雕、石雕徽州三雕,其雕刻技法多為浮雕,雜有透雕、圓雕、線雕與多種技法的并用,使人目不暇接。一些抱腳石、石漏窗甚至青石板地面等也有精美的石雕。
拾階而上,地基、墻角、地板、花圃、水井,古人將石頭的藝術(shù)發(fā)揮得淋漓盡致。由于地形特殊,全村分布如梯田形狀,一道道石磅在山坡的斜面上壘成一片片地基,房屋就建在這些石磅之上。一些深宅大院,后墻上開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窗戶,用以通風(fēng)采光,成為與眾不同的“萬二特色”。青石街道石階逶迤干凈,巧妙連通村莊的每個角落,幽深寧靜,古樸祥和。
萬二村素有“徽州的布達(dá)拉宮”之稱。登上后山,整個村子盡收眼底,村口處于懸崖之下,地勢呈急陡的坡面,使人畏懼,連走路都要小心翼翼,這不得不讓人由衷感嘆世代萬二人生活的不易。屋子里走出一位老婆婆,和善地看著我們,從她那祥和的目光里,我看到了一種恬適與知足,平淡與幸福。坐在門口,海拔800多米的龍王尖近在咫尺。我忽然十分羨慕萬二人,每天端一杯熱氣騰騰的綠茶,坐在門前,看四季輪換,觀云卷云舒,日出日落,彩霞滿天。賞不盡的日日美景,一切美好的事物觸手可及。
遠(yuǎn)處同樣是石頭砌起來的梯田,密密層疊,蔚為壯觀。萬二人用辛勤和汗水,建造出了如此獨(dú)特的美麗家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