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資料圖】
在明代的棋盤上博弈、在清代的投壺上體驗投擲游戲、在北京奧運缶上“擊缶而歌”……本市首批“類博物館”之一的北京祥體育博物館日前開門迎客,2000余件古今中外的體育藏品講述體育發(fā)展歷史,傳遞體育文化魅力,服務廣大群眾。
多位體育界名人為博物館館名題字。
據(jù)介紹,北京祥體育博物館是集中國古代體育、中國近代體育、新中國體育、各省市體育、各單項體育運動及世界體育、奧林匹克的文物、藝術品收藏、展覽、研究和相關體驗娛樂活動于一體的綜合性體育博物館,填補了目前中國多項體育相關展覽的空白。館內(nèi)共有15個展區(qū),現(xiàn)有藏品近三萬件,館內(nèi)展出兩千余件,并且持續(xù)舉辦傳統(tǒng)體育活動體驗、體育教育研學等各種體育文化活動。
館長李祥(右1)帶參觀者一起體驗館藏的奧運缶。
一名參觀者正在使用清代象棋在明代的石刻棋盤上體驗下象棋。
館內(nèi)很多展品背后都有一段中國體育史上的感人故事。一面殘缺的錦旗上面寫著“為祖國爭光,為災黎請命”,落款是“新加坡福州會館敬贈”。館長李祥介紹:1948年,很多體育人士要求組團參加倫敦奧運會,當時參賽經(jīng)費有限,籃球隊的隊員們只能靠在沿路打比賽籌措路費。在新加坡,隊員們得知國內(nèi)的福州遭遇水災,他們便毫不猶豫地將在比賽中掙到的錢捐給了災區(qū)。新加坡福州會館以一面錦旗表達對他們義舉的褒揚。
博物館館長李祥手捧自己收藏的北京冬奧會火炬,準備安放在北京奧運會火炬旁的展柜中。
為了真正服務大眾,全民共享,“讓文物活起來”,作為辦館的特色之一,博物館開設有十余種娛樂體育活動,參觀者可使用體育文物實物原件進行體驗。
北京市文物局介紹,“類博物館”是指具有或具有部分博物館收藏、展示和教育等性質(zhì)與功能的場館。本市將進一步完善“類博物館”培育工作機制,推動“類博物館”規(guī)范發(fā)展。
(原標題:體育收藏 大家共享)
來源:北京晚報記者 牛偉坤 文 和冠欣 攝
流程編輯:U022